|
4#
樓主 |
發表于 2009-2-6 09:09:50
|
只看該作者
產后發熱
在產褥期,婦女的體溫絕大多數在正常范圍內,但遇有產程延長或過度疲勞的產婦,體溫可在產后24小時內略有升高,一般不超過38℃,產后3~4日因乳房血管淋巴極度充盈也可發熱,一般不超過38℃,多在產后24小時內降至正常,這些不屬于病態。如果產后24小時內體溫超過38℃,或持續不恢復正常,多系感染引起。國外有人報道,產后24小時內體溫達到或超過38℃者,以后出現臨床感染的占93%。因此,產后發熱的產婦應及時請醫生檢查,鑒別發熱是否系感染引起。
產褥感染指的是產后生殖道的感染,是常見的“月子病”,也是產婦分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常婦女的陰道內、宮頸內寄生著大量的細菌,但多數不致病。產后由于機體抵抗力降低,妊娠后期性交,不注意衛生,尤其是胎膜早破,陰道和宮頸內的細菌即可通過胎膜破裂口侵入產婦宮腔引起感染。分娩時及分娩前多次陰道操作,產道損傷以及產婦貧血,產后營養不良,產后不注意會陰部衛生等都是導致產褥感染的原因。
細菌侵入后,按細菌毒力的強弱和機體抵抗力的不同,病情的輕重和發展也有所不同。輕者會陰、陰道、宮頸傷口感染,如會陰側切口感染,局部出現紅腫、化膿,壓痛明顯,拆線后刀口裂開。如果細菌由胎盤剝離面侵入,則可引起子宮內膜炎和子宮肌層的炎癥。大量細菌向外擴散,可以引起盆腔結締組織炎,急性輸卵管炎、腹膜炎、血栓性靜脈炎、敗血癥等。多數產婦在分娩后48小時出現發燒,伴有下腹隱痛,惡露有臭味、量多,嚴重者可出現寒戰、發燒、全腹部壓痛反跳痛,不及時治療可以引起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產褥感染應以預防為主。加強孕期衛生,妊娠末期避免性交及盆浴,接生時避免過多和不必要的陰道檢查及肛診,產褥期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外陰部清潔,產后早期下床活動,加強鍛煉,增強體質。產后發燒時,應及時請醫生檢查,查出原因,針對病因進行處理,不可濫用抗生素。
產褥感染的產婦應取半臥位,能活動者可以經常坐起,有利于惡露的排出,同時也可使炎性滲出液局限于盆腔最低處,減少炎癥的擴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