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許多父母卻反其道而行之,對孩子的能力抱有懷疑的態度,在他們的偏見中,認為只有在某一個年齡階段,才能做一種事情。比如一個兩歲的孩子,如果幫助父母收拾桌子,當他手中拿到一個盤子的時候,媽媽會很快地說:“不要動它,你會打碎它的!”這樣,你可以保存好那個盤子,但是你的舉動在孩子的信心上卻投下了陰影,而且推遲了他的某種能力的發展,或者說你阻止了一個小天才的產生。 父母們常常漫不經心地向孩子們展示自己多么有能力、有魄力、有氣力。他們的每一句話,比如:“你怎么把房間搞得這么亂”或“你怎么把衣服穿反了”,都會向孩子們顯示他們是多么的無能,是多么的缺乏經驗。其實,他們哪里想得到,他們這么做,就會使孩子慢慢地失去信心,失去了自己努力去探索、去追求、去鍛煉的自覺性,忘記只有通過各種鍛煉和闖蕩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當孩子犯錯誤或試圖做一件事情而沒有成功時,父母應該避免用語言、行動向孩子來證明其失敗;應該把事情和做事的人分開。在父母的腦子里,做一件事情失敗了只能說明孩子缺乏技巧,這種技巧有時是因為父母沒有很認真地傳授,而絲毫不該影響對孩子本身的價值的判斷。 父母應該培養孩子敢于犯錯誤、敢于失敗,同時并不降低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意識。孩子和成人一樣,有勇氣去犯錯誤,去糾正和改正錯誤。敢于犯錯誤和改正錯誤是同樣珍貴的。父母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要顧及到不要使孩子失去對自己的信心。同時還要知道,如何去鼓勵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程度表現在他的行為中,如果孩子缺乏對自己能力的自信,對自己價值的信任,那么他所表現出來的就是缺乏效率,缺乏積極主動性,他們不會通過積極參與和貢獻,來尋找自己的歸屬感。 沒有自信的孩子,會很輕易地放棄任何努力,表現出自己是無用的,而且有時還故意做出反其道而行之的事情,這樣做的原因是他認為自己是無能的,不能做出任何有意義的貢獻,是沒有價值的,那么還不如做些惱人的具體事情,起碼還能得到別人的注意。家長主觀地不問青紅皂白隨便訓斥或打罵孩子,是最容易挫傷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 肯定孩子的成績哪怕再小的成績,讓孩子知道父母看出了他們的進步,如果父母肯定孩子朝正確的方向邁出的每一步,就會使孩子感受到鼓舞,因而產生爭取更大成績的動力。
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孩子
由于工作關系,斯賓塞的時間非常緊張,但還是盡量抽時間來陪孩子。他有個特別的記事本,每個星期天晚上,他就在上面記上下星期每人要辦的事——上班、開會以及參加體育運動。他記完后,如果發現其中有一段時間有空,就在上面畫個標志,表示那是留給孩子的時間。在記事本上標記出來,這就能保證有時間孩子共度美好的時光。 在這個忙亂的世界中,有些父母沒有安排好時間或沒有認識到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往往把與孩子親近的時間給擠掉了。他們認為該給孩子的都給了,已經滿足了孩子的一切需要,只不過沒有時間和孩子接觸而已。這種情況如果是偶然的,那也無可非議,如果這種情況經常發生,父親只顧忙于自己的事,不顧孩子和父母親密接觸的需要,長此以往,必定會從感情上疏遠了孩子。 父母只注意孩子的物質需要,而忽視了孩子的感情需要,這種愛是片面的、缺乏感情的。人都是需要感情的,對于孩子來說,更需要親熱的情感和父母的溫暖。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孩子更需要和父母進行親密的接觸。因為,孩子除了滿足自己的感情需要外,還需要從和父母的接觸中獲得安全感。相反,如果孩子不能通過從親子情感交流中滿足情感的需要,那么對他的健康心理的形成將產生消極的影響。 缺乏父母的陪伴和關心對孩子來說將意味著什么? 當孩子需要父母關心、陪伴的請求被拒絕以后,他會非常失望,會導致孩子煩躁、脾氣多變,甚至他會通過摔打自己的玩具發泄內心的不滿,成人之后很難與他人建立密切關系。父母不能很好地和孩子接觸、不重視與孩子的交往,會導致孩子性格的孤僻、冷漠,產生攻擊性和行為失控。 所以,為人父母者不要認為把孩子進了幼兒園就可以放手不管,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在工作之余,務必要抽出一些時間,盡可能地多陪伴孩子,與他做一些游戲,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如果因為工作忙,無法滿足孩子的這點要求,請耐心向孩子作解釋,以得到孩子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