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日馬上就要到了,就在人們喜迎國慶60周年的時候,很多準媽媽也希望自己能抱個國慶寶寶,于是早早預約了剖腹產的手術時間。
近幾年“千禧寶寶”、“金豬寶寶”、“奧運寶寶”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在出生率提高的同時,另外一個數字也在不斷攀升,那就是剖腹產率。
韓國被稱為“剖腹產王國”,據統計,韓國有40%的嬰兒是通過剖腹產出生,現在韓國的這一稱號已經被中國趕超。上世紀50到70年代,我國的剖腹產率僅在5%左右,80年代以后快速上升到30%以上,目前部分城市的剖腹產率已經達到40%以上,甚至少數醫院已超過60%。北京市海淀區婦幼保健院院長,婦產科專家張運平介紹說,每年有兩個剖腹產的高峰期:
張運平:“一個關口就是9月1號之前,因為要上學,從醫學的角度來講絕對是很不合理的。8月30號和9月1號生的孩子有什么區別?但是因為這個政策就提高了醫院的剖腹產率,另外"十一"是一個好日子,每年"十一"做手術的人也不少。”
剖腹產一直是解決難產生育或者搶救新生兒的一個輔助手段,并非最佳的生育方式。世界衛生組織對剖腹產率設置了警戒線:必須低于15%。國外剖腹產率也有迅速上升的階段,不過是在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已趨于穩定,90年代以后則逐步下降。像英國、瑞典、挪威等國的剖腹產率都在警戒線以下,我們的鄰國日本僅為7%—8%。
為什么我國有越來越多的產婦放棄自然分娩的方式呢?一些通過剖腹產生下孩子的媽媽說:“當時已經快到中秋節,預產期比中秋節晚一個星期左右,男方父母希望在一個喜慶一點的節日出生,中秋團圓,所以日子意思也比較好,然后我就征求醫生意見,覺得可能可以,然后就同意了,把孩子提前生出來了。”
醫生:“中國也是破腹產比較多,有些是因為年紀比較輕覺得順產比較疼就選擇了剖腹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