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復旦EMBA芮明杰:在未來產業領域把握發展主動權、探索新路徑

          [復制鏈接]

          1068

          主題

          1068

          帖子

          3080

          積分

          幼兒園大班

          Rank: 8Rank: 8Rank: 8

          積分
          3080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24-3-23 11:04: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復旦大學EMBA芮明杰教授近日在《解放日報》發表文章,從把握發展主動權、探索新路徑新范式、設計組合式政策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研究與觀點。
            
            未來產業由前沿技術驅動,當前處于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是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
            
            大力發展未來產業,是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
            
            新形勢下,上海如何在未來產業領域搶占先機?如何以高水平產業生態打造產業集群,構建與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
            
            
            
            芮明杰
            
            復旦管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博導、復旦大學EMBA《企業發展管理》授課教授
            
            未來產業特指面向人類社會美好需求的、由突破性關鍵技術驅動、可能會發展成戰略性前瞻性的新興產業。
            
            新形勢下,上海要進一步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在未來產業領域努力搶占先機,率先在新方向上開發新技術新應用、培育壯大新產業,以高水平產業生態打造產業集群,構建與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
            
            把握發展主動權
            
            一般來說,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對現行產業體系中的部分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等轉型升級;
            
            ·二是對已經形成或正在發展的新興高技術產業進行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完善,加大產品創新力度,不斷提高全球競爭力,如半導體芯片產業、飛機引擎產業、工廠式種植產業、智能軟件產業等;
            
            ·三是對處于技術萌芽狀態、在未來若干年后有可能發展成熟的產業進行布局和扶植,爭取率先取得全球領先地位,如類人腦技術與產業、天地空一體化產業、生命健康產業等。
            
            
            
            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向縱深推進,全球發達國家都開始積極布局未來產業。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發布報告,要求發揮獨特的研發生態系統優勢,重點發展量子信息科學、人工智能、先進通信網絡、先進制造和生物技術等領域。歐盟委員會發布《加強面向未來歐盟產業戰略價值鏈報告》,計劃提高六大未來產業的全球競爭力和領導力,即互聯且清潔的自動駕駛汽車、氫技術及其系統、智能健康、工業互聯網、低碳產業和網絡安全。
            
            歷史已經證明,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具有明顯的“先行者優勢”與“后入者鎖定”特征。多數情況下,產業領先者在技術、人才、知識產權、產品標準等方面率先突破后會獲得“贏者通吃”的可能性。面對空前激烈的競爭,在未來產業領域努力搶占先機,是構建與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一環,是牢牢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關鍵。
            
            探索新路徑范式
            
            根據規劃,上海正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未來產業創新高地,明確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五大發展方向,“爭取到2030年,形成五大產業集群,未來產業產值達到5000億元左右”。
            
            在此過程中,以下幾個變量或者說因素值得密切關注:
            
            ·一是未來的消費需求。未來居民生產生活的需求大體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可以預計的基本生活、生產消費品。它可以是現行產品迭代升級后的產品或服務,也可以是符合需求的原創性產品或服務。另一部分是不可預計的未來消費品。就像40年前很難預計今天的生產、生活對移動手機、社交平臺、網絡游戲等的需求與依賴那樣,這部分未來需求如何把握,是未來產業成長與發展最為不確定的影響因素。
            
            ·二是未來的技術進步。例如,時下新能源汽車依賴的是充電式鋰電池作為動力源,但隨著氫能源技術的快速進步以及氫能源發動機生產成本的快速下降,未來也許會是智能互聯氫能源動力車產業的天下。
            
            按照規劃,上海到2025年將建設70座左右各類加氫站,建成3到5家國際一流創新研發平臺,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突破1萬輛,氫能產業鏈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
            
            ·三是未來的生態要求。時下,各國對綠色低碳的要求、對生態體系的保護與過去有了很大的不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即“碳邊境稅”從2023年10月1日起啟動,征收范圍先覆蓋鋼鐵、水泥、鋁、化肥、電力和氫等行業,后又在修正案中增加了有機化學品和塑料。可以預計,歐盟未來極有可能進一步擴大產業產品征收范圍,從而影響許多產業的發展。
            
            
            
            這三個影響因素是未來產業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外生性影響因素,決定著未來產業的成長與發展路徑、范式不同于傳統路徑。就新路徑而言,可稱之為“交互融合協同創新”路徑;就新范式而言,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新的生產方式,二是新的生產組織方式。
            
            未來產業的生產方式,是以互聯網為支撐的智能化、大規模定制生產方式。因為是針對不同消費偏好的個性化定制,因此就需要快速、準確獲得消費者的需求,并能夠快速按照需求進行組織生產制造與服務。由此,未來產業中的生產設備是互聯互通的、智能的、一體化運行的,可以更快地感知、自我反應,乃至計算判斷、分析決策。
            
            未來產業的生產組織方式,是“分散生產,就地配售”的生產流通消費組織方式。它不再需要集中生產以追求流水線所帶來的平均成本降低,也不需要依靠全球性的分銷系統追求最大化銷售。如此,未來的供應物流方式也將發生巨大改變。
            
            設計組合式政策
            
            研究顯示,未來產業有望在15年至30年間成為全球引領性產業。對上海而言,可積極采取一系列對策措施,向科技創新要新質生產力、要核心競爭力。
            
            ·第一,布局與完善新基礎設施。
            
            未來產業新生產方式與新生產組織方式的有效配合運行,需要新的基礎性設施支持。這也是未來產業成長與發展和現行產業成長與發展不同的地方。這些設施可以從“硬、軟、聯”三個方面來布局:一是以5G通信、新材料、新能源、新配送等為代表的“硬基礎”設施,二是以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為代表的“軟基礎”設施,三是以工業互聯網、智能物聯網等為代表的“互聯性技術基礎”設施。
            
            ·第二,不斷完善政策支撐體系。
            
            現行的產業政策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選擇性產業政策,即向全社會表明政府支持發展什么產業、不支持發展什么產業或限制發展什么產業的政策;另一類是功能性產業政策,主要是指營造公平競爭市場、優化營商環境、鼓勵創新、扶植新興產業的政策。
            
            根據上海布局的未來產業狀況以及未來產業成長的不確定性,應該考慮設計兩類并重的組合式產業政策。比如,把未來產業具體領域的選擇更多交給市場,政府更多設計功能性產業政策,逐步推進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體系。
            
            由于未來產業發展的高度不確定性,還需要設計包括風險控制性、創新協同性等產業政策。對錨定未來產業、矢志創新突破、面向全球市場的好苗子,應完善專項培育計劃和梯度培育體系;對高增長企業的不同需求特點,應量身定制服務方案,做到“一企一策”精準對接。
            
            從具體的產業門類來看,機器人產業前景廣闊、大有可為,也是上海重點發展的未來產業之一。相關企業應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新的突破,在構建應用生態上發揮引領作用,更好帶動整個鏈條優化供應布局、創造更大價值。
            
            ·第三,建設全球創新合作平臺與網絡。
            
            要積極鏈接全球創新信息資源、數據資源、知識資源,打造聚焦高質量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未來產業發展的全球新型創新合作平臺與網絡,提高創新投入產出的效率。
            
            要全力促進資源要素融通,發揮國際科創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聯動優勢,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發展,引導培育長期資本、耐心資本,鼓勵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形成科學家敢干、資本敢投、企業敢闖、政府敢支持的創新資源配置方式。
            
            復旦管院EMBA 復旦EMBA 復旦大學EMBA https://www.fdsm.fudan.edu.cn/emba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