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樓主 |
發表于 2007-10-28 18:08:16
|
只看該作者
“平時想爸爸嗎?”
“不想。”
11歲的男孩劉夢面對記者的提問,卷著衣角,搖搖頭。
2月10日,記者來到四川省資中縣順河場鎮雙峰寺村采訪。該村總共有人口1321人,有三四百人外出打工。在順河場鎮,有大約70%的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
當地的村干部告訴記者,很多青壯年長期在外打工,回家的時間很少,造成一些孩子對父母的感情有點淡漠。
父親在他腦海中的印象是一張照片
他1歲時,媽媽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來。爸爸劉輝勝外出打工有七八年了,只在去年春節時回過一次家,給兒子買了一個籃球,留下100多元壓歲錢又走了。
如今,籃球已經癟了,劉夢沒有給它充氣,今年春節也沒有盼望壓歲錢。他不知道爸爸會不會回家過年,不知道爸爸的電話號碼,也不知道爸爸此刻在哪里打工。
對于爸爸,劉夢腦海里的印象就是劉輝勝留在家里的一張照片。另外,每學期開學的時候,爸爸會給他寄點書費過來。
劉夢跟70多歲的奶奶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很拮據。家庭收入主要靠奶奶養的幾只雞鴨賣點小錢,為了省錢,家里一個月只花費一元錢的電費。
快過年了,劉夢的家里沒有制作香腸,也沒有腌制臘肉。在四川,這兩樣是家家戶戶必備的年貨。他和奶奶住在昏暗破舊的土坯房里,絲毫沒有過年的氣氛。
這個流著鼻涕的小男孩,對過年沒有什么要求。放寒假了,他就像平常一樣去找伙伴們玩耍。
兒子成了母親的新煩惱
快到春節了,蕭山的媽媽從福建廈門千里迢迢趕回家過年,可蕭山(未成年人,化名)沒有絲毫的興奮。
“她一回家,我就沒有自由了。”16歲的蕭山湊近記者的耳朵,悄悄地說出了心里話,“她天天管著我,不讓我出去玩。”
蕭山住在四川省資中縣順河場鎮雙峰寺村。自1994年——蕭山的爸爸媽媽到外地打工時起,蕭山就開始過著留守生活。平日里跟他一起生活的是爺爺、奶奶,還有大他兩歲的姐姐。 |
|